“球场拼搏很辛苦广州华鑫,赢了就奖两头乌!”前不久,在火爆的“浙BA”金华赛区现场,这句标语让现场观众直呼“真值”,两只可爱的“两头乌”还亲临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助威。
“两头乌”究竟是什么?它为什么能点燃赛场热情?
8月10日,带着这些疑问,记者走进了浙江金华市婺城区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。原来,两头乌是我国四大名猪之一,在金华有1700多年养殖历史,其后腿是制作“世界三大顶级火腿之一”——金华火腿的绝佳材料。
过去,由于两头乌猪生长速度慢、养殖成本高、瘦肉率偏低等原因,金华两头乌产业发展艰难,金华火腿发展面临瓶颈。为加快推进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,近年来,当地大力推进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两大产业振兴行动广州华鑫,这座国际牧场就是成果之一。
“小猪来到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,要经历四季慢养,吃原粮、喝泉水、玩玩具、听音乐,育肥到7个月时,还要吃龙井茶,提高免疫力。”熊猫猪猪运营总监高丽清介绍,如此精细化的养殖,不仅保留了大家记忆中土猪肉的味道,还更加的安全、健康,深受“吃货”们的喜欢。
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?秘诀在于智慧养殖!牧场以集成了智能中控、智能洗消、智能环控、智能监控、智能饲喂、智能盘估、智能测温、智能水电、智能料塔九大功能模块的数字化管理系统,实现养殖全过程的标准化、绿色化、规模化、循环化、数字化、基地化。“智慧养殖通过精准控制,能实时了解‘熊猫猪猪’的饮食、健康状态广州华鑫,为它们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,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养猪模式,给‘熊猫猪猪’产业打下坚实基础。”高丽清表示。
高科技的应用,还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前来参观旅游,通过科普教育和互动体验,让更多人了解金华两头乌的饲养历史和荣誉,品尝风味优美的两头乌猪肉,推动金华两头乌的鲜肉销售,促进金华两头乌产业振兴和发展。
在此基础上,牧场不断将金华两头乌的特色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做深做实产品开发文章,以“给孩子吃的土猪肉”为宣传点,不断开发品牌文创、生鲜猪肉、猪肉制品、预制菜等,让生态健康的食材走上每家每户的餐桌。
如今,这里已建成集智慧养殖观光、科普研学、企业团建、休闲娱乐、美食体验、亲子趣玩、网红打卡于一体的复合型乐园式牧场。自2018年开园以来,牧场总接待游客量达到300万人次,带动周边农民就业超过500人,为村民增收1200余万元。两头乌也从“农产品”升格为城市IP广州华鑫,不仅发挥着凝聚地方文化共识的作用,也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可触摸的载体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华 刘习 杨亚楠)
新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